司徒伟基教授团队发现糖尿病患者最佳血糖控制可降低结直肠癌/腺瘤发生风险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发表时间:2024-04-10 11:27:13

编者按: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四大致命癌症,每年导致200万新发患者和100万死亡病例。而糖尿病(DM)则是全球公认的死亡和致残主要原因,也是CRC发生发展的独立风险因素。既往流行病学报告显示了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CRC的发生相关,但并无血糖变异性与CRC风险、CRC关键结局等方面的评估。中国香港大学司徒伟基(Wai-Kay Seto)教授团队通过对88468例新发DM患者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并以HbA1c<7%为最佳血糖控制标准,分析发现最佳血糖控制与较低的CRC风险相关,但获益仅限于左侧结肠和直肠,且HbA1c水平与CRC风险呈正相关。该研究近期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子刊《胃肠病(Gut)》,研究第一作者为中国香港大学博士生毛宪华,或将引导国内外DM患者管理及CRC预防策略。


研究设计

在中国香港政府支持下,研究人员于临床数据分析与报告系统(CDARS)检索并纳入2005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所有新诊断的DM患者,使用患者确诊DM后至少2次的HbA1c值计算平均值(不包括DM确诊日期的HbA1c)。排除平均HbA1c<4%或>14%的患者、未成年患者、艾滋病毒(HIV)感染者、炎症性肠病、HbA1c测量不足、结肠切除史者、检索前死亡患者。研究者主要感兴趣的结局为CRC的发展以及肠腺瘤的发展。

在糖尿病诊断的最初3年,平均HbA1c<7%被定义为最佳血糖控制人群,HbA1c≥7%为次优血糖控制人群,对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基线信息进行倾向性评分(PS)匹配,使用竞争风险模型(Competing Risk Model)评估两组与上述协变量之间的关联以及子分布风险比(SHRs),通过Kaplan-Meier曲线及Gray检验比较生存曲线差异。该研究将HbA1c以7%、7.5%、8%、8.5%为界值分为五类, 分析其与CRC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血糖变异性与结局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

该研究供纳入138 690例DM患者,经PS匹配后88 468例DM患者纳入分析,最佳血糖控制组和次优血糖控制组间基线特征差异控制良好(表1)。患者平均年龄61.5岁,平均BMI 26.2 kg/m2,两组间肠镜检查比例相似(4.4%),中位随访7.2(5.4~9.3)年,1229例(1.4%)的患者发生CRC。

表1. 患者PS匹配前后基线状况

图片

研究发现,CRC 12年发生率最佳血糖控制组显著低于次优血糖控制组,为1.8%vs 2.4%,P<0.001(图1),CRC风险降低28%(SHR 0.72,95%CI:0.65~0.81,P<0.001)。该获益仅限于左侧直肠(SHR 0.71,95%CI:0.59~0.85)和结肠(SHR 0.71,95%CI:0.57~0.89),右侧直肠未见获益(SHR 0.86,95%CI:0.67~1.10)。与最佳血糖控制(HbA1c<7%)相比,随着平均HbA1c的增加,CRC风险逐步增加(表2)。与基线/基线后次优血糖控制相比,在基线、基线后或此两个时段实现最佳血糖控制,均可降低CRC发生风险(表3)。

图片

图1. 最佳血糖控制组显著低于次优血糖控制组CRC风险


表2. 不同HbA1c较最佳血糖控制水平的CRC风险

图片

表3. 与基线/基线后血糖控制欠佳相比,实现最佳血糖控制降低CRC风险

图片

在随访结束时,发现3454例(4.0%)任何时期肠腺瘤,3210例(3.7%)非晚期肠腺瘤,716例(0.8%)晚期肠腺瘤,最佳血糖控制相较次优血糖控制可降低上述三者发生风险(SHR 0.87,95%CI:0.81~0.93;SHR 0.87,95%CI:0.81~0.93;0.73,95%CI:0.63~0.85)。

PS匹配后,与血糖变异性较高者相比,血糖变异性较低患者的12年CRC率显著降低(P<0.001),在全部结肠、左侧结肠、右侧结肠、直肠均显示了相关获益。与之类似,血糖变异性低的患者肠腺瘤的发生风险也更低。

亚组分析中,在不同年龄、性别、BMI、吸烟史、用药史、结肠镜检查史等分层条件下,最佳血糖控制组均较次优血糖控制组显示了CRC风险降低的相关性(表4)。该研究的结果在所有敏感性分析中表现一致。

表4. 亚组分析

图片

研究结论

该研究纳入了超过80 000例亚洲DM人群数据,发现最佳血糖控制(平均HbA1c<7%)相较于次优血糖控制(平均HbA1c≥7%)可降低28%CRC发生风险,但该获益仅限于左侧结肠和直肠。CRC的发生风险随着HbA1c水平逐步增加,而不论是基线还是随后治疗过程中使HbA1c达到最佳控制水平,都可有效降低CRC风险。最佳血糖控制水平也可以降低结直肠腺瘤发生风险。此外,该研究还发现血糖变异性越低,患者CRC及腺瘤风险越低。该研究提示最佳血糖控制可以应用于CRC或肠腺瘤高危人群,同时指出血糖变异性也可以作为CRC风险分层的生物标志物,从而为肠癌预防策略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Mao X,Cheung KS,Tan JT,et al.Optimal glycaemic control and the reduced risk of colorectal adenoma and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Gut.Published online April 3,2024.doi:10.1136/gutjnl-2023-331701

图片

司徒伟基

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现为中国香港大学内科学系肠胃肝脏科临床教授

肝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香港大学)主要研究员,中国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主管。根据《科睿唯安》 , 司徒教授自2020起每年名列全球学者前1%, 他发表的多于280份论文,是在多份高影响力的国际性SCI消化及肝脏期刊刊登,包括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的《Lancet》,《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Lancet Global Health》,《Journal of Hepatology》,《Gut》 ,《 Hepatology》等。司徒教授于2016-2017年被授予中国香港大学杰出年青研究员奖, 2017年被授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2018年获得亚太消化病周协会颁发Asia-Pacific Disease Week Emerging Leader, 2021年获授予美国胃肠协会院士。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