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此“例”丨薛俊丽教授分享KRAS G12C突变胆管癌靶向治疗病例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发表时间:2024-05-30 12:19:14

编者按:长期以来,KRAS由于其高GTP亲和力和缺乏适合药物结合的深疏水口袋,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成药”的靶点。这一特性使得KRAS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一大挑战和空白。然而,科研的进展从不止步,KRAS G12C特异性抑制剂的开发和发现,为KRAS G12C突变患者带来了希望。

本期《岂有此“例”》有幸邀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薛俊丽教授为大家分享了一例KRAS G12C突变胆管癌靶向治疗病例。通过该病例,薛教授全面阐述了KRAS G12C靶向治疗领域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这一新兴治疗策略的未来。


病例再现

01

病史回顾-手术史

  • 患者,男性,46岁,2023年4月7日因腹痛、黄疸,发现胆总管闭塞、胰头占位可能。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术后病理提示为胆总管下段腺癌,大小1.8 cm×1.5 cm×1.3 cm,浸润型,胰胆管型,中分化,癌组织累及胆管全层,癌组织侵犯胰腺实质及其周围脂肪结缔组织,神经见癌组织侵犯,淋巴结共计1/14枚见癌组织转移。术后分期为ⅡB(T3,N1,cM0)。
  • 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OX2(+),VEGFR2(-),EGFR(++),Ki67(约30%+),Her-2(4B5)(+),MSLN(++),Claudin18.2(++),C-Met(+)。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病等其他慢性病病史和乙肝、结核等传染性疾病。

02

术后治疗

  • 2023年6月1日~7月18日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给予患者吉西他滨+顺铂+替雷利珠单抗3个周期治疗。
  • 2023年8月11日随访,上腹部MRI提示肝内多发结节,较前2023年3月31日新发,有转移瘤的可能。
  • 2023年9月14日 PET-CT随访提示肝内多发结节状葡萄糖代谢增高灶,部分见稍低密度灶,肝转移可能大。且腹腔内肝门区、肠系膜及腹膜后腹腔干周多发淋巴结(较大者位于腹膜后L1水平,约2.4×1.8 cm),葡萄糖代谢增高,部分淋巴结转移。
  • 2023年9月4日基因检测显示为KRAS p.G12C、TP53 p .Y126C失活突变、TMB-L、MSS。疗效评价为PD。

03

姑息治疗

  • 自2023年9月21日~10月28日给予患者姑息治疗,二线治疗方案为白蛋白紫杉醇+奥沙利铂+恩沃利单抗方案3个周期。
  • 在此后的随访复查中发现,患者CA199、CA242进行性升高,2023年11月16日PET-CT提示与前片相比(图1),患者肝内多发结节状葡萄糖代谢增高灶(SUVmax =5.9),部分见稍低密度灶,部分病灶较前代谢增高范围增大,减低范围缩小。部分病灶较前大致相仿,考虑肝转移治疗后改变(病灶仍有较高代谢活性)。腹腔内肝门区、肠系膜及腹膜后腹腔干周多发淋巴结(较大者位于腹膜后L1水平,约2.6×2.0 cm,SUVmax=7.5),葡萄糖代谢部分增高,腹膜后L1水平淋巴结较前体积增大,代谢增高,余淋巴结较前大致相仿,部分淋巴结考虑转移,建议密切随诊。疗效评价为PD。
  • 三线治疗方案自2023年11月21日~12月30日实施,给予伊立替康+替吉奥+恩沃利单抗治疗。后复查出现肝转移进展。

图片

图1. 2023年9月14日PET-CT图像(上)、2023年11月16日PET-CT图像(下)

04

临床试验

2024年2月1日患者参加一项评估靶向治疗KRAS G12C突变晚期实体瘤受试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的Ⅰ期、开放性、多中心研究。
2024年2月7日起按照试验方案给予临床试验用药。2024年3月18日,疗效评估为SD(缩小)(图2)。

图片

图2. PET-CT疗效评价

KRAS G12C突变消化肿瘤的探索

RAS家族由膜相关的小GTP酶组成,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生存。KRAS致癌基因在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KRAS突变是判断EGFR抑制剂耐药的最重要预测性标志物之一。
近年来研究发现,活化的KRAS突变还可能对肿瘤免疫微环境产生影响,如活化和募集巨噬细胞,由M1至M2型极化;通过影响MHC-T细胞受体和PD-L1/PD-1信号通路、活化MDSCs和Treg细胞抑制CD8+ T细胞等(图3)。但是肿瘤微环境的上述改变为KRAS突变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干预机会。
结直肠癌是RAS突变率较高的瘤种,近50%的结直肠癌患者可能存在RAS突变。国内调查显示,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以KRAS突变为主,占47.56%。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与非G12C突变患者相比,G12C突变患者预后显著更差。国内外众多学者对KRAS G12C突变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做了诸多探索。

图片

图3. KRAS突变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01

CodeBreak 100研究——AMG-510

Sotorasib(AMG 510)是一种小分子抑制剂,可选择性且不可逆地靶向KRAS p.G12C。临床前研究表明Sotorasib可使KRAS p.G12C突变小鼠的肿瘤得到完全持久的缓解,但是否对KRAS p.G12C突变的癌症患者具有疗效尚无研究报道。因此,美国研究者开展了一项Ⅰ期CodeBreak 100临床研究,旨在评估Sotorasib在KRAS p.G12C突变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结果于2020年ESMO大会发布。
该研究共纳入59例消化肿瘤(GI)患者,其中42例为结直肠癌患者,15例为其他GI患者,数据截止日期为2020年1月8日。结果显示,与治疗相关的3级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腹泻(3.4%)和贫血(1.7%)。4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8个月,3例患者达到PR,28例达到SD,中位SD持续时间为5.4个月,DCR为73.8%;接受960 mg的2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3例达到确认的缓解,20例疾病稳定,中位PFS为4.0个月(图4)。

图片

图4. 结直肠癌患者疗效
其他GI患者中,1例阑尾癌患者达到部分缓解,9例患者达到疾病稳定,5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
总之,该研究结果证实Sotorasib在经多线治疗的KRAS p.G12C突变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多数患者实现了疾病控制,相较于当前标准治疗,患者的PFS得到延长。在其他胃肠道肿瘤患者亚组中,也观察到了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并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当前试验的第二阶段也正在进行中(CodeBreak100:NCT03600883)。

02

KRYSTAL-1研究——Adagrasib(MRTX849) 

ASCOKRYSTAL-1(NCT03785249)是一项多队列1/2期研究,评估Adagrasib(MRTX849)作为单药或组合治疗携带KRAS G12C突变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研究者报告了2期队列的初步数据,该队列评估单药Adagrasib,口服剂量为600 mg BID,用于先前接受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实体肿瘤患者(不包括NSCLC和结直肠癌),包括胰腺癌和其他消化道癌症。研究终点包括临床活性、安全性和PK。数据截止日期为2021年9月10日。
在初步分析中,21例PDAC患者ORR为33.3%,DCR为81%。12例胆管癌患者ORR为41.7%,DCR为91.7%(图5)。

图片

图5. PDAC和BTC的基线变化
在整个队列中,任何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1%,最常见的是恶心(48%)、腹泻(43%)、呕吐(43%)和疲劳(29%),21%的患者发生3/4级事件,没有5级事件。
该研究证实Adagrasib单药治疗的耐受性良好,在PDAC和其他携带KRAS G12C突变的消化道肿瘤的预处理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临床活性。目前正在该患者群体中进一步探索Adagrasib(NCT03785249)。临床试验信息:NCT03785249。

03

CodeBreak 101研究:KRAS G12C和EGFR抑制剂联合

在CodeBreaK 101(NCT04185883)Ⅰb期研究中,联合治疗在化疗耐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达到30%,扩展队列评估接受过≥1线治疗的KRAS G12C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将FOLFIRI加入Soto+Pmab是否可进一步增强疗效且毒性可接受。
扩展队列共纳入40例患者,先前中位治疗线数是2。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发生了任何不同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未出现新的安全信号,20例患者发生了≥3级TRAEs,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22.5%),痤疮样皮炎(10%)和低镁血症(10%)。Soto PK参数在日本和ROW患者中类似,未观察到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数据显示Soto+Pmab+FOLFIRI治疗经治KRAS G12C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具有潜力,后续将呈现无进展生存期数据。

04

KRYSTAL-1 Ⅰb/Ⅱ期研究

2024年AACR大会发布了KRYSTAL-1研究Adagrasib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携带KRAS G12C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Ⅰb/Ⅱ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根据BICR评估,ORR为34.0%,DCR为85.1%。中位DOR为5.8个月(95%CI:4.2~7.6),中位PFS为6.9个月(95%CI:5.7~7.4),中位OS为15.9个月(95%CI:11.8~18.8)。安全性方面,72.3%和27.7%的患者分别出现了1~2级和3~4级TRAEs,没有出现5级TRAE。总之,在这些KRAS G12C突变结直肠癌重度预处理患者的Ⅰb/Ⅱ期研究队列中,Adagrasib+西妥昔单抗耐受性良好,具有临床意义的抗肿瘤活性。目前,Ⅲ期KRYSTAL-10试验(NCT04793958)正在研究Adagrasib+西妥昔单抗用于KRAS G12C突变结直肠癌的二线治疗。

05

Codebreak300研究——Sotorasib 

CodeBreaK 300是一项Ⅲ期、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临床试验,旨在评估KRAS G12C抑制剂Sotorasib联合EGFR抑制剂帕尼单抗在KRAS G12C突变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由盲态独立中心审查委员会(BICR)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的PFS,次要终点是OS和ORR,中位随访时间为7.8个月。研究达到了PFS优效性的主要终点,Sotorasib(960 mg与240 mg)联合帕尼单抗显示出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的PFS提升,其中960 mg剂量组在未显著增加额外毒性作用的情况下,临床获益更加显著。研究观察到双靶治疗组具有更高的ORR与DCR,OS在数据截止时尚未成熟,未观察到新的不良事件。该研究证实,960 mg Sotorasib联合帕尼单抗在化疗难治性KRAS G12C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06

NCT04585035——D-1553(Garsorasib)

一项新型KRAS G12C抑制剂D-1553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 G12C突变结直肠癌的Ⅱ期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8.6个月,患者ORR达到45.0%,DCR达到95.0%,92.5%的患者观察到靶病灶缩小,中位PFS为7.6个月,由于随访时间有限,中位OS未达,安全性良好(图6)。总之,D-1553+西妥昔单抗在KRAS G12C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初步疗效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图片

图6. 疗效总结
目前,不可成药靶点KRAS G12C在实体瘤及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已展现出显著疗效,并且通过联合治疗方案,ORR及PFS和OS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针对KRAS G12D突变及泛KRAS(pan-KRAS)的研究也在稳步推进中,我们热切期待这些研究能够取得更多积极成果,为消化道肿瘤患者带来更多治疗希望。


专家简介

图片

薛俊丽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I期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常委兼秘书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智慧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委员

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胃肠肿瘤学分会常委

《肿瘤学杂志》青年编委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编委

留学美国综合排名第一的Mayo Clinic

获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医学人才最高荣誉“银蛇奖”,获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入选浦东新区“优秀学科带头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科技部重大慢性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课题骨干

东方朝阳人才计划、东方旭日人才计划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