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手术显著改善肥胖胃癌患者临床结局丨周岩冰教授现场解读JGCA(下篇)

发表时间:2025-04-22 15:20:01

编者按:在刚刚于名古屋落下帷幕的第 97 届日本胃癌学会年会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的周岩冰教授团队全程参加,进行了主旨演讲、专题汇报和壁报交流等活动,分享了我国学者牵头开展的四项临床研究成果,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赞誉,充分展现出中国学者的专业素养与探索精神,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周岩冰教授现场点评之下篇。

专家简介




周岩冰

  • 青岛大学特聘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
  • 青岛大学胃肠肿瘤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院院长,国际医院副院长,医学部外科学系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大外科主任,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外科肿瘤学研究员。
  • 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普通外科(建设)学科带头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外科基础技能培训基地负责人。
  • 在胃肠肿瘤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综合治疗、围手术期管理及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ANN SURG(外科年鉴)中文版编委,Surgical Endoscop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Science Bulletin、Gastric Cancer 等论文评阅人。
  • CLASS14、16,HIPEC09、GISSG系列临床研究 Leading PI,CLASS13、HIPEC01、RESOLVE、INTRIGUE系列临床研究PI

曹守根

  • 医学博士,纽约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务部副主任
  • 第20批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
学术兼职:
  •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青年学组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结直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急重症外科专家组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加速康复外科学会委员
  • 中国医促会胃肠外科专委会委员
  • 中国微循环学会胃肠肿瘤学组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委员会外科学组委员
  •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结直肠外科专委会委员
  • 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消化外科分会委员
  • 山东省医务工作者协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 山东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疾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山东省疼痛学会胃肠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结直肠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山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外科学组副组长
  • 山东省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学组委员
  • 山东省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委员会常委
  • 山东省抗癌协会消化道肿瘤分会常委


孟成 

  • 医学博士,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主治医师
  • 以第一作者在 Gastric Cancer、EJSO、Surgical Endoscopy ,中华医学系列杂志等高水平期刊杂志发表文章多篇,参与发表高水平 SCI 和中华医学期刊系列杂志 20 余篇
  • 研究课题在第 94届,第96 届和第 97 届日本胃癌年会,第 15 届世界胃癌大会,第十七届全国肠外肠内营养会议等会议做专题发言或口头报告
  • BMC Geriatrics、BMC surgery Scientific Report等SCI期刊审稿人

三、机器人胃癌手术更加适合腹型肥胖患者

胃癌合并肥胖、代谢综合征已然成为一个严峻且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随着全球肥胖率的不断攀升,这一现象在胃癌患者群体中愈发常见,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患者的心肺功能往往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储备下降,应对手术创伤和麻醉的耐受性降低。同时,由于肥胖患者的脂肪组织较多,手术视野暴露困难,增加了精准淋巴结清扫的难度,直接导致了并发症发生率的上升。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
本届视频研讨会以“胃癌科学的数字创新:机器人胃切除术的演变(Digital Innovation in Gastric Cancer Science: Evolution of Robotic Gastrectomy)”为主题。曹守根教授做了题为“机器人胃切除术对比腹腔镜胃切除术对腹型肥胖胃癌患者近期及远期影响(Short- and long-term comparison of robotic versus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forvisceral obesity gastric cancer patients)”的专题汇报,本研究比较了机器人胃癌根治手术(RG)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LG)在腹型肥胖患者中的临床结局。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至2019年间590例患者数据,并通过倾向评分匹配(PSM)消除混杂因素。结果显示,RG组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LG组。此外,RG组的3年总生存率(OS)更高。研究表明,RG对于腹型肥胖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且可能长期生存获益的微创手术方式。
会议主席,来自京都大学消化外科的Kazutaka Obama 教授以及藤田医科大学消化外科的Suda Koichi教授点评认为,该项研究为机器人胃切除术应用于腹型肥胖胃癌患者提供了有力支撑,表明其在短期与长期临床结局方面均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这不仅促进了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更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手术方式时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技术持续进步与经验不断积累,机器人手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彰显其独特优势。

四、术前基于胃周血管分型的临床决策与手术模拟可改善肥胖患者临床结局

在胃癌科学的数字化创新-外科导航新进展 (Digital Innovation in Gastric Cancer Science: Advances in Navigation Surgery)分会场上孟成博士做了题为“术前CTA与腹腔镜胃切除术手术决策相关的长期结果(GISSG2001研究,NCT04636099):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Long-term outcomes of preoperative CTA associated with surgical decision-making for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The GISSG20-01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专题汇报。该研究借助腹腔镜与机器人手术这一前沿技术,以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视角,提出了全新的胃周血管分型标准。
研究中,术前CTA 技术辅助临床决策与手术模拟。面对复杂手术情况,特别是肥胖患者接受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时,这一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借助 CTA 技术,医生术前便能清晰掌握患者胃周血管状况,进而提前规划出更为精准的手术方案。这一做法在降低肥胖患者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中血管损伤风险方面效果显著。过去,因胃周血管情况复杂,肥胖患者手术风险较高,而 CTA 技术的应用,使医生能够避开重要血管区域,大幅降低血管损伤可能性。同时,该技术在提升手术精准度方面成果斐然。医生依据 CTA 提供的数据,能够更精确地操控手术器械,高质量清扫淋巴结,确保手术各环节准确无误。此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精准的临床决策体系,为胃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科学、个性化的依据。
HK Yang 教授点评时指出,这项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切实验证了 CTA 技术在肥胖患者胃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术前运用 CTA 技术,不仅能够优化手术决策、提高术中精准操作水平,进而改善近期临床结局,还有可能对患者的长期预后产生积极影响。这种基于影像学的术前评估与模拟方法,为微创手术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导航,极有希望成为肥胖患者胃癌手术标准的术前流程。此外,该研究还充分彰显了数字化技术在胃癌外科领域的应用潜力。

研究者之声


周岩冰教授:与国内几家单位一样,我们在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积极参加了这一活动。每年都是如此,我认为这种会议距离我们非常近。通过交流,使我们的总体想法和实践更加国际化。这次我们做了充分准备,共投稿十几篇,其中大会发言和主旨发言有4篇,其他还有小型发言和壁报,基本上涵盖了胃癌的围手术期管理、ERAS路径以及我们刚才提到的虚弱高龄患者的预康复处理等。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以胃周血管重建为基础的临床决策和手术模拟以及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相关的系列报道。通过大家的分享和报道以及国内外专家的讨论,使我受益匪浅。大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给我们下一步探索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有效保障。衷心感谢肿瘤瞭望以及国内的许多同道们,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我们团队的临床研究和实践。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