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5-03-12 15:28:09
本次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 2025)大会公布了CheckMate-649研究中国人群的5年随访结果,进一步驽实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中国晚期GC、GEJC及EA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的重要地位。这也是目前免疫治疗在该领域唯一的五年长生存数据。在大会现场,《肿瘤瞭望消化时讯》的记者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就CheckMate 649研究的主要结果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彭智 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博士生导师
消化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副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委会委员
CSCO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消化道精准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委会秘书长
《中华医学杂志》《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编委
获得中华医学会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中国抗癌协会一等奖等
能否请您谈谈当前晚期胃癌及食管腺癌一线治疗现状,特别是HER2阴性胃癌与胃食管交界处腺癌?
彭智教授:针对HER2阴性的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当前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鉴于我国该类患者众多,我国的研究者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已广泛开展了多项相关临床研究。这些研究涵盖了PD-1、CTLA-4、TGF-β等多种免疫治疗与化疗在HER2阴性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以及其他如靶向CLDN18.2、FGFR2等靶点的靶向药物治疗的探索。
未来,随着对分子分型认知的不断深化和新药的持续研发,针对HER2阴性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将迎来更多变革。一方面,基于不同生物标志物或靶点的治疗策略将不断涌现;另一方面,结合多种免疫治疗方法的综合治疗也将成为趋势。这将促使针对特定患者亚群或个体的精准治疗方案在HER2阴性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越来越普遍。
本次ASCO GI公布了CheckMate 649研究中国患者的5年生存数据,能否请您谈谈本次研究取得了哪些主要结果?这些结果有怎样的临床意义?
彭智教授:CheckMate 649研究是全球首个在HER2阴性晚期胃癌领域,证实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能带来生存获益的研究。本次ASCO GI大会报告的中国患者五年生存结果显示,在中位随访61.2个月后,与仅接受化疗相比,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中国晚期GC、GEJC、EAC患者中,纳武利尤单抗+化疗继续显示出具有临床意义的长期疗效优势。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Kaplan-Meier曲线明确分离,5年OS率高达24%
在中国亚组中,与单纯化疗相比,纳武利尤单抗+化疗在OS方面维持了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图1)。对于PD-L1 CPS≥5的患者,纳武利尤单抗+化疗组5年OS率取得了3倍的改善(24% vs. 8%),死亡风险降低了43%。在全人群中,纳武利尤单抗+化疗组也观察到了近似的5年OS率改善幅度(20% vs. 7%),死亡风险降低了37%。
图1. 中国亚组5年OS
此外,在PD-L1 CPS>5的患者中,各预设亚组也均显示纳武利尤单抗+化疗组在OS方面更具优势(图2),这些结果与全人群患者的结果一致。
图2. PD-L1 CPS>5患者各亚组OS
02 5年PFS持续获益,死亡风险显著下降
与单纯化疗相比,纳武利尤单抗+化疗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的获益仍继续维持(图3)。对于PD-L1 CPS>5的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49%。在中国全人群中,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43%。
图3. 中国亚组5年PFS
03 无论PD-L1 CPS表达水平如何,纳武利尤单抗+化疗均显示OS、PFS和ORR获益
04 18周达到缓解的患者中位OS更长
随着胃癌精准治疗的探索深入,临床对于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指标有着迫切需求,CheckMate-649也顺应这一趋势,于4年随访数据发布时率先披露了基于18周时患者应答水平的生存分析。本次更新的5年随访数据显示,中国亚组在治疗18周时,与疾病稳定(SD)或疾病进展(PD)的患者相比,已达到部分缓解/完全缓解(PR/CR)的中国患者,其后续4年OS率可高达35%(CPS≥5人群,图5),持续提示患者从纳武利尤单抗+化疗中取得缓解与长期生存密切相关。
图5. 基于18周时最佳应答情况的里程碑OS(CPS≥5)
05 安全性可控,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问题安全性方面,与单纯化疗相比,纳武利尤单抗+化疗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在接受纳武利尤单抗+化疗的中国患者中,各器官类别中观察到具有潜在免疫学病因的3/4级TRAEs的发生率≤7%,且两组均未观察到5级事件,这与4年随访的结果一致。
总之,本次研究的五年生存结果意义重大。首先,对于HER2阴性的晚期胃癌患者而言,这意味着他们有了五年生存的希望,这在以往没有免疫治疗的时代是难以想象的。至少有一部分患者能够达到五年的生存率,为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希望。其次,本研究提示我们,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究哪些患者能够从这种联合治疗中获得长期生存获益。此外,随着药物治疗的不断进步,多学科诊疗模式也将发挥更大作用。相信通过整合手术、药物治疗、放疗等多种抗肿瘤治疗手段,一定可以为更多晚期胃癌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他们从治疗中获益,延长生存期,甚至达到治愈的目标。
当前基于CheckMate 649研究,免疫联合化疗已经成为晚期或转移性GC/GEJC或食管腺癌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同时该研究也提示我们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分析患者临床特征、敏感人群,让患者获益最大。能否请您谈谈本研究方案的优势人群有哪些?未来还会进行哪些探索,以使更多患者获益?
彭智教授:在胃癌治疗领域,从生物标志物的角度来看,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患者即使在晚期阶段也有望实现治愈。同时,PD-L1 CPS高表达的患者往往能获得更多益处。此外,EB病毒感染的某些患者也能享受到长期的生存获益。尽管这些目前更多是概率性事件,但我们偶尔也能观察到PD-L1 CPS低表达的患者中,有一小部分同样能获得长期生存。
临床特征在评估治疗效果时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某些单纯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尽管转移范围广泛,但通过免疫治疗仍能获得长期获益。在HER2阳性的患者中,尽管存在血型转移,但肝转移等特定转移类型有时仍能通过药物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状态。而对于部分患者,切除原发灶甚至就可能实现治愈目标。
尽管目前这些观察尚未形成明确的证据体系,但我们可以从各项研究中的亚组分析中窥见一斑。结合临床经验和对患者的深入了解,未来我们有望在治疗初期就明确哪些患者能从特定治疗中获得最大益处。这将主要依赖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并结合目前可见的临床病理特征,共同确定哪些患者能够从治疗中获得长期且深度的获益。
能否请您谈谈本次参加ASCO GI的感受?
彭智教授:首先,我想强调的是,今年ASCO GI会议上超过一半的口头报告都是由中国研究者贡献的,这是我感受最深的一大特点。在现场,我有幸与几位研究者进行了交流,大家普遍认为,鉴于中国胃癌发病率较高,中国研究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无疑走在了世界前列。
其次,从这些口头报告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综合治疗理念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得益于我们目前拥有的一些新药和联合治疗策略,它们为患者带来了长期且深度的获益。因此,毫无疑问,结合局部治疗和其他技术手段,可以让更多的晚期胃癌患者获得更深层次的益处。例如,对于HER2阳性的腹膜转移患者,一些新药已经展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最后,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从治疗角度来看,我深感随着现在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我们对疾病的治疗也越来越有信心,相信未来一定可以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