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结直肠癌高峰论坛圆满闭幕:大咖齐聚,共绘“规范、精准、新质”未来蓝图,线上线下同频共振,逾13.6万人次见证学术盛宴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发表时间:2024-08-20 16:08:34

大咖云集,共襄盛会!近日,由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胃肠肿瘤分会、广东省抗癌协会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广东省护理学会肿瘤个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联合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承办的广州结直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二十二届广东省大肠癌学术会议完满落幕,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肿瘤学专家、学者及临床医生,共同探讨结直肠癌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在线观看直播量累计突破13.6万人次。


本次会议围绕“规范、精准、新质”的大会主题,共设置了手术直播周、2个会前会、1个主会场及10个分会场,逾300名国内外权威专家领衔,围绕结直肠癌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从肠癌防治的各个角度,包括难治性肠癌、遗传性肠癌、结直肠癌外科手术、MRD的应用、肠癌内科治疗、胃肠道间质瘤、MDT诊疗、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个案管理新进展、结直肠癌肝转移等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分享成功经验。


8月5日至9日,中肿结直肠科手术团队带来了15场精彩纷呈的微创手术直播,吸引了近2万同行参与结直肠癌微创手术技术探讨交流,分享成功经验。
8月9日下午,趁着手术直播的余热, “综合治疗下微创外科手术专场”及“CSCO肠癌专家研讨会”顺利召开。微创外科手术专场的各位授课专家、与会同道分别针对早期癌和转移癌的综合治疗下微创外科手术展开了圆桌讨论,并对手术进行了复盘;CSCO研讨会聚焦于结直肠癌影像、内科和外科治疗的最新更新,专家们深入解析了结直肠癌术后的复发监测研究进展与共识、从指南变迁看mCRC的全程管理现状、《抗肿瘤生物类似药临床转换应用及管理的专家共识(2024)》等关键议题,分享了成功的经验。
8月10日上午,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林俊忠主任医师主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院长,党委副书记、纪委张远权书记,结直肠癌资深首席专家万德森教授,结直肠外科首席专家潘志忠教授和结直肠科主任丁培荣教授分别致欢迎辞,向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希望通过本次大会,与国内顶尖专家一起学习新理念、掌握新进展,为我国结直肠癌的规范化、个体化诊治与精准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共同努力!


贡献·表彰

会议的第一个环节是隆重的表彰仪式,张远权书记作为颁奖嘉宾,分别给万德森教授、潘志忠教授、郑美春主任护师颁发了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终身成就奖”、“杰出成就奖”和“造口护理优秀贡献奖”,以表彰三位在结直肠癌防治事业的卓越贡献。


换届·启新

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于8月9日正式换届,卢震海任第五届主任委员,并在大会现场为副主任委员丁培荣(候任主任委员)、王峰、吴德庆、陈创奇、胡明、黄美近、鲁伟群医生颁发了副主任委员证书。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胃肠肿瘤分会也于同日换届,新任主任委员林俊忠宣读了新任副主任委员的名单。两个医学委员会的成员囊括广东省内结直肠癌相关学科的专家,将继续助力我省结直肠癌防治事业再上新台阶! 

图片


新作·启智

会议中进行了由丁培荣、张晓实、袁瑛和邱萌教授主编的《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学:临床诊疗思维全览》新书发布会,发布会上,万德森教授、潘志忠教授、丁培荣教授、袁瑛教授、邱萌教授、张睿教授、肖健主任医师、姜武副主任医师共同按下启动新书发布的手印,代表新书正式发布。会议间歇,4位主编还进行了新书的签名赠送仪式。这本汇聚了国内众多结直肠癌免疫治疗领域专家的诊疗经验,将会成为众多同道手中的珍贵宝典,为无数患者带来福音。


精英汇聚·学术争鸣

会议的学术环节中,采用“专家报告+讨论问答”的方式进行,与会专家们围绕结直肠肿瘤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进展、诊疗模式的转变、肿瘤筛查、手术技术、影像学进展、放射治疗新进展等领域展开了一次学术理念、研究经验、前沿技术的思想碰撞,为推动我国结直肠癌诊疗模式的优化出谋划策。


分会场一:难治性肠癌深度探索

难治性肠癌学院由潘志忠教授和丁培荣教授主持,会中各位专家汇报了一系列特殊分子分型和特殊转移部位的结直肠癌病例,共同探讨了BRAF突变、Her-2阳性、MSI-H肠癌等诊疗进展和经验,提供了针对复杂肠癌病例的创新治疗思路。

图片


分会场二:遗传性肠癌论坛—解码基因·智护家族

遗传肠癌分会场由李勇教授和丁培荣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与会专家分享了FAP诊治实践、林奇综合征筛查管理及复杂病例的遗传检测解读的宝贵经验,对遗传性肠癌的诊治和家系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中还围绕MSI肠癌的免疫治疗进行了讨论,各位专家为遗传性肠癌的诊治模式的探索出谋划策。

图片


分会场三:外科精研—技领未来·创新无界

外科分会场由卢震海主任医师主持,会中与会专家围绕结直肠癌手术中荧光腹腔镜的应用、双镜联合助力结直肠癌诊治、个体化免疫治疗推动结直肠癌外科治新模式的探索、结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进展、低位直肠癌肿瘤的评估与保肛手术及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并梗阻治疗的争议与策略等临床热门议题畅所欲言、共同促进了结直肠癌外科技术的提升与创新。

图片


分会场四:MRD探秘—精准监测·引领预后

MRD分会场由陈功主任医师、李力人主任医师、李健教授任主席。会议探讨了基于ctDNA和甲基化的MRD检测技术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进展,通过案例解析为临床检测提供了实用的指导。会议为MRD检测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最新的技术进展和应用经验,助力新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和推广。

图片


分会场五:内科精粹—免疫治疗·精准破局

内科分会场由李宇红教授、廖旺军教授担任主席。会中各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新进展,包括MSI/dMMR和MSS/pMMR类型的治疗突破,为不同患者群体提供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各专家还针对不同分子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化疗及靶向治疗策略进行了讨论。

图片


分会场六:胃肠间质瘤论坛—精准治疗·策略领航

胃肠道间质瘤分会场由万德森教授、何裕隆教授、叶颖江教授和伍小军主任医师担任主席。各授课专家针对胃肠间质瘤多组学图谱研究、影像学新进展、新药研发现状与方向、全程管理策略、手术方式探索、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精彩的授课,还通过典型病例的分享和讨论,全方位地提供胃肠间质瘤的治疗策略与管理提供经验和未来发展的思路。

图片


分会场七:MDT盛宴—协作共赢·传承与发展

MDT专题会由丁培荣教授、林俊忠主任医师、徐栋教授和肖乾教授共同主持。专题会中,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团队分别提供了两个精彩而极具讨论意义的病例,两所医院的MDT的资深团队和中青年团队分别针对病例进行交流和讨论,各抒己见,来自外科、内科、放疗科、介入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学科的专家通过思维碰撞,为病例提供最优的诊疗方案,提升了多学科协作能力,凸显MDT在复杂肠癌诊治中的关键作用。

图片


分会场八:青委会携手神经内分泌肿瘤论坛

青委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场由彭健宏副主任医师主持,会中探讨了结直肠癌伴梗阻的外科、内科及内镜下治疗策略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和治疗进展,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提供了多学科治疗方案。

图片


分会场九:肿瘤个案管理前沿研讨盛会

肿瘤个案管理新进展研讨班由潘志忠教授、丁培荣教授、覃惠英主任致辞。会议上,国内各位护理领域的专家就我国肿瘤个案管理实践、肿瘤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专科护士的授权和分级管理、跨学科科学问题提炼及实践对个案管理发展的启示、从妇科肿瘤护理实践谈肿瘤患者器官功能保护和直肠癌保肛患者LARS综合管理策略进行了授课,助力我国肿瘤个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图片


分会场十:聚焦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前沿

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分会场由康亮教授、潘志忠教授、邢宝才教授、张苏展教授致辞。会中各专家分享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和内科治疗策略及局部治疗的新进展,推动了临床实践中的治疗优化。

图片


《结直肠癌通讯》杂志:轻启新篇,再启征程

本次大会期间,《结直肠癌通讯》杂志宣布复刊,为此次学术盛会增添了重要亮点。该杂志创办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曾连续出版64期,因疫情原因一度停办。此次复刊得到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丁培荣主任和卢震海支部书记的积极支持,在全体科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两周便完成了复刊的第一期,实是可喜可贺。

图片

《结直肠癌通讯》的宗旨在于促进结直肠肿瘤学术交流和科普宣传,计划增设“学术交流”、“研究成果”、“造口护理”、“经典案例分析”、“患者故事”等多个栏目,力求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会议总结

广州结直肠癌高峰论坛暨广东省大肠癌学术会议已经成为全国结直肠癌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事之一。本次会议的圆满举办,不仅推动了结直肠癌领域的学术研究,还为我国结直肠癌防治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医学论坛报、良医汇、肿瘤瞭望等多家媒体对大会进行了全程报道,进一步扩大了会议的影响力。会议主办方表示,未来将继续努力搭建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为结直肠癌研究与治疗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

图片

(通讯员:余杰海)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