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发表时间:2024-11-29 15:29:08
编者按:2024年9月26~28日,由中国抗癌协会(CACA)和中国抗癌协会整合食管癌委员会主办,五个食管癌领域专委会联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承办的“2024中国抗癌协会整合食管癌学术大会”于合肥盛大举行!同时,本次大会还并行举办了“第16届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大会”。
在2024中国抗癌协会整合食管癌学术大会现场,《肿瘤瞭望消化时讯》有幸采访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毛友生教授,他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亮点,以及食管癌整合委员会未来的工作重点与计划。同时,毛教授还回顾了我国食管癌外科治疗的演变,并对全国不同区域诊疗差异进行深入分析。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您如何评价当前食管癌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及其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所展现的显著优势?
毛友生教授:经过十余年的微创技术演进,微创手术现已成为食管癌治疗的主流选择,包括胸腹联合手术以及机器人手术。在许多大型医疗中心,超过90%的食管癌切除手术采用微创技术,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具有显著优势:第一,其创伤更小;第二,能够更彻底的进行淋巴结清扫;第三,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后。这种改善可能既与手术过程中淋巴结的彻底清扫有关,也得益于更好地保留了患者的器官功能和免疫功能。目前,机器人手术和胸腹联合手术已成为该领域的主要技术。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您能否概述CACA最新发布的食管癌治疗指南的修订原则和亮点?
毛友生教授:中国抗癌协会(CACA)食管癌治疗指南的第二版在赫捷院士的指导下,进行了全面的革新。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指南采用更为现代化的展示方式,强调国际化视野、流程化的指导思路以及简洁明了的表达。本版指南的亮点在于其精炼的内容和与国际治疗标准的高度一致性,提升了指南的实用性,便于国内外专业人士的理解和应用。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作为本届大会的主席,您认为本届大会有哪些突出的亮点?大会的成功举办对食管癌学科的进展将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未来它又将如何塑造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实践?
毛友生教授:在樊代明院士的悉心指导和支持下,本届大会宣布了CACA整合食管癌委员会的正式成立。这一委员会汇集了包括外科、康复、中西医结合、防筛和护理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专家,旨在构建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工作平台。通过这一创新举措,我们期望能够整合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当前临床上验证有效的诊疗方案。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作为CACA整合食管癌委员会的新任执行主任,您能否概述委员会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与计划?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更新治疗指南,确保治疗方案与最新科研成果保持一致。其次,推动多学科协作,促进各专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提升整体治疗水平。最后,通过系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评估现有治疗方案的效果,为未来研究和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我们关注到近期您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了《中国食管癌外科治疗现状及三十年的变化》一文,回顾了我国食管癌外科治疗的演变并对全国不同区域诊疗差异做了详细的调查,能否请您概述我国食管癌手术治疗的现状及地区间存在的差异?
毛友生教授:在2010年之前,中国各地区在食管癌治疗方面存在显著不均衡,沿海和科技发达地区的治疗水平较高,而一些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则治疗水平较低。这种不均衡导致了手术入路、术式选择、淋巴结清扫以及综合治疗等方面的不规范情况。
专家简介
毛友生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