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发表时间:2024-12-18 10:36:53
编者按: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正步入一个多元化、综合化的新时代。随着国家对大病特病的持续关注与投入,肿瘤治疗方式已从传统的手术、介入、放疗、化疗等单一手段,逐步演变为多学科紧密合作的新模式,而钇90选择性内放射治疗正在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10月12日,放疗联合免疫肿瘤治疗学习班成功举办。《肿瘤瞭望消化时讯》邀请中国大陆首位钇90督导专家、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张琳教授,围绕钇90治疗的临床应用和精准外科理念引导下的钇90治疗探索进行了深入解析。
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接受钇90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如何?
张琳教授:钇90微球技术引入国内已经三年时间。在董家鸿院士的引领下,以及我们钇90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项技术成功落户国内。我们团队联合相关合作单位于2021年9月28日在海南医疗先行区成功完成大陆首例特需准入钇90微球治疗,我们医院于2022年9月28日成功完成了首批钇90微球治疗。
您和您的团队如何评估钇90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遇到哪些并发症?您和您的团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预防和管理这些并发症?
张琳教授:关于钇90治疗,正如董家鸿院士所言,它是肝胆肿瘤治疗领域的“核导弹技术”。“核导弹技术”的威力巨大,但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因此,我们钇90治疗团队始终把患者的安全性评估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对患者进行精细化评估。这包括按照外科手术切除的标准,全面审视患者的术前情况,特别是肝功能储备和剩余肝脏的状况,从而为安全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制定治疗计划方面,我们同样要有完善的风险判断和预处理措施,特别是一些动静脉瘘的处理,这进一步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在面对复杂疑难患者时,我们团队也开发了一些国际领先的创新处理技术,如动静脉瘘的封堵技术,风险血管的预处理和肝脏肿瘤血管的优化处理,以及90Y微球注射的创新技术。
肿瘤治疗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能否请您谈谈多学科协作在钇90治疗方面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张琳教授:钇90治疗充分展现了多学科团队紧密合作的特点。我们将钇90技术定位为一种微创且高效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创新手段。它的成功实施依赖于多学科团队的密切配合,包括肝胆外科、介入科、核医学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等相关学科的紧密合作与参与,这是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关键。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医院在团队配合与组织方面表现出色。各个学科之间的协同工作做得相当好,这为钇90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然,团队之间的磨合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并致力于让患者获得最大的治疗效益。
在钇90治疗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另外在推动钇90治疗应用的过程中,您认为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张琳教授:钇90治疗要求手术团队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提升。在国际上,对执行钇90治疗的医生有严格的培训制度。医生需接受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资格认定。在培训过程中,医生需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钇90的操作,并获得老师的认可后,才能真正独立进行操作。目前,国际上的要求是医生必须完成三例督导手术,并经评估可行后,才能独立进行钇90操作。
在国内,我们也采用了这种培训模式。然而,我认为这种模式对我国的医生来说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我国的患者情况较为复杂,疑难病例较多,因此,即使医生完成了三例督导手术,仍可能遇到很多无法处理的患者。这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因此,钇90手术操作医生需要不断学习、交流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
2006年董家鸿院士提出“精准肝切除”概念,后发展为精准外科理念。请问精准外科理念给钇90技术带来哪些利好?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精准外科理念如何为钇90技术赋能?
张琳教授:最近,董家鸿院士在国内专业外科期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院士论坛文章,主题聚焦于在精准外科理念指导下,如何规范化地开展并创新钇90治疗。
钇90技术要求多学科团队的紧密配合,其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但若使用不当,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精准外科理念的核心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确保最大化地清除病灶,二是保护脏器,三是实现最小创伤。这三者之间需达到平衡。
对于钇90治疗,我认为这一理念与其高度契合。我们致力于实现钇90在肿瘤区域的均匀分布,并确保达到足够的剂量。同时,我们也注重保护正常的肝脏、肺和胃肠道,以及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减少对组织的损伤。这些操作过程与精准外科的理念和实践完全一致。
因此,在精准外科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有望将钇90治疗技术开展得更好;同时,这一理念也为我们在90Y技术的创新和探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