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丨聚势勃发,燃动全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专家闪耀国际舞台,这些精彩瞬间值得再看“亿”遍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发表时间:2025-02-13 13:59:28

编者按:岁序更替,春风又起。转瞬间,2024年的日历已悄然翻开新篇。回望过去,2024年是波澜壮阔、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是砥砺前行、在变革中寻求突破的一年;更是创新与成就交相辉映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消化时讯的报道团队身临其境,穿梭于全球科研与临床的最前沿,记录下一幕幕振奋人心的“闪耀瞬间”,目睹了中国学者持之以恒,锐意进取,共同绘制消化肿瘤研究与治疗的新蓝图。此刻,让我们携手跨越时间的河流,以消化时讯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声音为脉络,紧随业界翘楚——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消化肿瘤团队的脚步,共同探索消化肿瘤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


顶刊“高光”时刻

2月

2024年2月8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元云飞、李斌奎团队在国际著名权威外科期刊《国际外科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在线发表了题为“观察等待策略与手术切除治疗转化治疗后达影像学完全缓解的初始不切除的肝细胞癌: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的文章。研究提出,经过转化治疗后达到影像学完全缓解(rCR)或临床完全缓解(cCR)的肝癌患者可谨慎施行观察等待策略,即:通过密切观察随访,以期得到持续的临床完全缓解,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与手术切除相同。

观察等待也可以?中肿元云飞、李斌奎团队提出肝癌转化治疗后新的治疗策略


3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习勉、杨弘、李巧巧团队首次证实循环肿瘤DNA(ctDNA)和血液肿瘤突变负荷(bTMB)可预测接受PD-1抗体(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根治性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该项研究于2024年3月1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结果表明了动态监测ctDNA及bTMB在预测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在食管癌患者疗效中的价值,有助于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发展。

发现有效标志物!这一成果有望提高食管鳞癌的疗效


2024年3月4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报告了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王峰教授牵头开展的全国多中心CAPability-01临床研究的详细数据,为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微卫星稳定型/错配修复正常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徐瑞华、王峰团队原创免疫治疗新方案破局晚期肠癌治疗困境


2024年3月28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映波、聂润聪团队在国际期刊JAMA Network Open发表了题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原创性论文。该研究针对术前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在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期间,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与生存获益是否存在关联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发现,对于这部分接受了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接受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可能与显著的生存优势相关。

中肿胃外科团队发表胃癌术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最新成果


2024年3月28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受邀在国际学术权威期刊《细胞》(Cell)发表了题为“中国抗肿瘤药物研发与临床研究:挑战与机遇”的专家评述。该文深入剖析了中国在抗肿瘤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通过这一专题评述,研究团队希望能够让世界更关注中国肿瘤临床研究的发展和贡献,也直面存在的问题挑战以及如何解决提高,进一步促进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与临床研究的健康发展,为全球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与机遇。

Cell创刊50年来首次约稿发表中国肿瘤临床研究领域专题评述,来自中肿徐瑞华团队


4月

2024年4月19日,Cell Metabolism(细胞代谢)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林东昕、郑健、王力勤研究团队题为醌二氢喋呤还原酶缺乏驱动胰腺癌免疫抑制的研究成果。

中肿团队发现克服胰腺癌免疫治疗抵抗新思路


5月

2024年5月10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李宇红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IRI对比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作为RAS/BRAF野生型初始不可切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转化治疗(TRICE研究):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PLOS MEDICINE。本研究为RAS/BRAF野生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如何选择抗EGFR单抗为基础的转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建议。

改写指南!这类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转化治疗使用抗EGFR单抗联合两药化疗足够


6月

2024年6月6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丁培荣、潘志忠、张晓实、唐京华团队牵头开展的Ⅱ期临床研究NEOCAP结果在国际顶级肿瘤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发表。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错配修复缺陷(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局部进展期结肠癌免疫治疗后的器官保全疗法,为dMMR/MSI-H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器官保全治疗新策略提供了重要循证医学证据。

免疫治疗+豁免手术!特殊类型结肠癌的治疗新选择

6月26日,国际转化医学顶级期刊《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邓蓉、朱孝峰团队的最新成果:TRPML1介导铁死亡抵抗是AKT高度激活肿瘤的潜在治疗靶标。该研究首次证实了TRPML1-ARL8B介导的溶酶体胞吐导致铁死亡耐受及其分子机制,揭示了肿瘤潜在治疗策略。

邓蓉、朱孝峰团队发现肿瘤细胞铁死亡抵抗新机制和靶向干预策略

7月

2024年7月9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蓬教授团队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靶向肿瘤活性氧的原理与治疗策略的长篇综述。

黄蓬团队发布Nature系列综述!靶向肿瘤活性氧的原理与治疗策略


8月

2024年8月1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作为这一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的课题负责人(Leading PI)带领结直肠癌MDT团队,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癌细胞》(Cancer Cell)发表了新辅助免疫治疗+放化疗对比新辅助放化疗用于错配修复完整(pMMR)的局部晚期直肠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

徐瑞华教授领衔结直肠癌MDT团队,为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带来新选择


9月

2024年9月,美国斯坦福大学与Elsevier联合发布了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此榜单主要关注整个学术生涯的“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Career-long impact)以及聚焦单年度学术成就的“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Single-year impact)。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有33位学者入选,其中,8位学者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32位学者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出炉!中肿33位学者入选


10月

2024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潘志忠教授团队在外科手术学权威杂志《国际外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上发表了题为“5-FU术中化疗对接受根治性切除(IOCCRC)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长期疗效:一项随机、多中心、前瞻性Ⅲ期试验”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历时10年,是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的结直肠癌术中化疗的研究。

术中化疗的新突破!潘志忠团队新成果引领结直肠癌分层治疗

11月

2024年11月13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骆卉妍、徐瑞华教授及胃外科李元方教授团队在《消化道》(GUT)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肿瘤微环境中的CAF——巨噬细胞交互作用介导胃癌腹膜转移免疫治疗耐药”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建立了单细胞分辨率的胃癌腹膜转移肿瘤微环境图谱,揭示了胃癌腹膜转移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CB)耐药机制,并提出了新的潜在干预策略。这对增敏肿瘤免疫治疗,尤其是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揭示胃癌腹膜转移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徐瑞华教授团队最新成果出炉

2024年11月16日,受《柳叶刀》杂志编辑部特邀,由傅剑华教授与杨弘教授团队牵头的食管癌专题综述(Seminar)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这是《柳叶刀》自创刊以来首次发表由中国学者牵头完成的食管癌单病种诊治进展与规范专题综述,在国际顶级学术平台上发出中国学者的“好声音”!

突破!《柳叶刀》发表中国首篇食管癌诊治专题综述


12月

2024年12月16日,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骆卉妍主任医师、邱妙珍主任医师团队开展的一项探索SHR-1701联合BP102(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和XELOX(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研究全文发表于Nature子刊、国际知名医学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该研究探索了SHR-1701联合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是否可以为微卫星稳定型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徐瑞华团队最新成果出炉


2024年12月19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耀军、习勉教授团队在《临床肿瘤学》(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复发小肝癌射频消融对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式证实了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在复发小肝癌中的确切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最新!复发小肝癌无创根治高效新策略~


国际会议中肿之声

2月-ASCO Plenary Series

2024年2月6日,美国肿瘤学年会全体大会系列会议(ASCO Plenary Series)召开。会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教授报告了FRUTIGA的研究结果,该研究是一项在中国开展的旨在评估呋喹替尼联合紫杉醇用于晚期胃癌二线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增加晚期胃癌二线治疗的选择。

为晚期胃癌二线治疗带来曙光!徐瑞华教授发布FRUTIGA研究结果


5月-ASCO

2024年5月31日~6月4日,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美国芝加哥正式召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有13项研究入选,12位中肿专家将在会议上展示在各瘤种治疗策略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引人注目的是,徐瑞华教授团队共5项入选,张力教授团队有2项入选。

中肿团队携13项口头报告奏响ASCO中国学术强音


在备受关注的Education Session(教育专场)之ASCO Plenary Series: Rapid Abstract Updates(ASCO全体会议系列:摘要更新)环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峰教授口头报告了FRUTIGA的进一步更新研究结果。该研究是一项在中国开展的旨在评估呋喹替尼联合紫杉醇用于晚期胃癌二线治疗的大型Ⅲ期临床研究,为晚期胃癌患者二线治疗带来新的选择。

徐瑞华、王峰教授再度唱响ASCO,为晚期胃癌患者二线治疗带来新选择


9月-ASTRO

当地时间2024年9月29日-10月2日,第66届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Radiation Oncology,ASTRO)年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次年会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共有4项口头报告亮相,覆盖了头颈部、胸部和腹部肿瘤放疗领域,并有17项壁报展示入选会议交流。

2024 ASTRO大会的中肿放疗风采


12月-ESMO ASIA

2024年12月6~8日,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于新加坡召开。本次会议中,中国结直肠癌领域TIP摘要研究共有9个,让我们一起从徐瑞华教授等中国研究者入选的TiP摘要看结直肠癌最新研发动向!

ESMO ASIA 2024丨从徐瑞华教授等中国研究者入选的TiP摘要看结直肠癌最新研发动向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