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7月5~7日,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4 China(BOC/BOA 2024)于广州召开。大会汇报了胃癌领域2023年度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几大进展以及未来最值得期待的研究。
2023年中国胃癌领域3项重要研究介绍
1、Orient-16研究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发表期刊:JAMA(IF:81.4)
这是第一项在中国人群中报告的评估信迪利单抗或安慰剂联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XELOX)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胃及胃食管交界处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双盲、Ⅲ期临床研究,该研究证实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对中国胃癌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不管是在CPS≥5人群,还是在所有的随机人群,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化疗在总生存期、PFS及ORR方面都有显著的获益(图1)。在650例患者中,327例被随机分配接受信迪利单抗加化疗,323例接受安慰剂加化疗。针对PD-L1 CPS<5患者,信迪利单抗组提高了总生存期(15.2 vs.12.3个月,HR:0.77;P=0.009) ;在CPS≥5患者中,信迪利单抗也提高了总生存期(18.4个月vs. 12.9个月;HR:0.66; P =0.002)。


图1. Orient-16研究的主要疗效数据
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安全可控,最常见3级或更高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血小板计数降低(信迪利单抗24.7% vs.安慰剂21.3%),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 (信迪利单抗20.1%vs.安慰剂18.8%)和贫血(信迪利单抗12.5%vs.安慰剂8.8%)。2022年CSCO胃癌指南根据发表的Orient-16研究数据推荐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成为晚期或转移性胃/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
2、Glow研究
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发表期刊:Nature Medicine(IF:82.9)
GLOW是一项评估Zobetuximab或安慰剂联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CAPOX)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胃及胃食管交界处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全球、随机、双盲、Ⅲ期临床研究,共覆盖了中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个研究中心,其中约25%的研究中心位于中国。共纳入507例Claudin18. 2阳性/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 (中国患者占比约30%),主要研究终点为PFS,关键次要终点为OS。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21个月和6.80个月(HR=0.687; P =0.0007);OS分别是 14.39个月和12.16个月(HR=0.771; P =0.0118)(图2)。


图2. GLOW研究的PFS和OS
Zobetuximab(72.8%)和安慰剂(69.9%)组的≥3级不良事件相似。这项研究为中国学者牵头的大型全球临床研究,包括中国人群的数据,为中国人群及全球人群claudin18.2阳性的患者一线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3、三药及两药新辅助化疗Ⅲ期临床试验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发表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IF:15.3)
这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与单独手术相比,使用DOX和XELOX方案的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共有280例患者(DOX组93例,XELOX组92例,手术组95例)被纳入方案分析,DOX组的pCR率明显高于奥沙利铂联合XELOX组(16.1 vs. 4.3%,P=0.008)。对于肠型患者,DOX组的pCR和主要病理缓解率均显著高于XELOX组(P=0.007, P <0.001)(图3)。DOX组、XELOX 组和手术组的3年OS率分别为56.9%、44. 6%和34.7%。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5.2.40.2和28.4%(图3)。与新辅助XELOX方案相比,新辅助DOX方案在患者的3年OS中表现出显著改善(P=0.037)。这项研究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在局晚期胃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图3.主要研究终点PCR率
胃癌领域未来值得关注的几项研究
1、卡瑞利珠单抗联合艾坦及化疗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胃癌Ⅱ期研究
PI: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 刘联教授
我国近半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即使接受根治手术治疗,仍有约50%患者复发转移 。探寻更好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是迫切的临床需求。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刘联教授团队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了一项前瞻性、Ⅱ 期临床研究,探索了我国自主研发的人源化PD-1单克隆抗体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艾坦和化疗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胃/胃食管交界处(GEJ)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期待三联方案能够带来局部晚期胃癌新辅助治疗的新突破。

2、CALIBRATE-GC:ctDNA的微小残留检测对Ⅱ/Ⅲ期胃癌术后辅助治疗后复发的预测研究中
PI: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徐瑞华教授
CALIBRATE-GC是国内首个评估MRD预测Ⅱ/Ⅲ期胃癌复发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明确了术后、辅助化疗后MRD均可有效预测胃癌复发风险;且相较于术后MRD和序列癌症抗原(CA),辅助化疗后MRD预测性能最佳。

3、基于血浆代谢信息绘制血浆代谢指纹图谱并构建由21种代谢物组成的胃癌诊断模型预测胃癌生存
PI:浙江省肿瘤医院 程向东
目前胃癌的诊断依赖于复杂的胃镜检查和经验丰富的医生,影响了大规模应用,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地区。因此,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新兴血液检测迫在眉睫,其操作简单,易于观察,有望将胃癌的早期诊断推向大规模使用。研究者基于血浆代谢信息,做了一个血浆代谢指纹图谱(PMFs),并从中建立一个由 21 种代谢物组成的胃癌诊断模型,其在验证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07~0.940。此外,研究还构建了一个胃癌预后评分系统,可以有效预测胃癌患者的生存情况。

4、液体活检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PI: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 季刚教授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胃癌若能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大多可实现临床治愈。然而,诊断早期胃癌的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导致大多数胃癌患者首次确诊即处于进展期。胃液活体组织检查是一种新兴的分子检测技术,具有样本浓度高、无创、经济、重复性好等优点,具有比血清肿瘤标志物更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为胃癌的大范围筛查与风险评估带来了曙光。

5、TRIM28通过促进PD-L1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免疫逃逸
PI: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季加孚教授
免疫治疗在胃癌中的疗效并不尽如人意,为了更好地改善胃癌患者预后,机制层面探索仍然是关键,探索胃癌中PD-1/PD-L1通路的调控机制有望助力免疫治疗。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TRIM28是胃癌中调控PD-L1表达的关键表观遗传“开关”。研究者们发现TRIM28是胃癌细胞PD-L1表达水平最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它通过抑制PD-L1泛素化、促进SUMO化来稳定PD-L1,还可激活TBK1-IRF1信号通路以增强PD-L1的转录,从而抑制免疫应答、促进胃癌发生发展,且TRIM28高表达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直接相关。

附录2023年中国胃癌文章发表数量前20名的研究机构
发表胃癌文章前三名:中山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

2023年中国胃癌文章发表数量前20名的作者及其单位

2023年中国学者胃癌文章发表数量前20名的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