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SCO指南会丨秦叔逵教授谈基层医院胆道病诊疗难点与指南助力

发表时间:2025-06-19 11:33:02

编者按

为了积极推动全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提高肿瘤医师的临床实践与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CSCO诊疗指南的制定和推广,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CSCO指南大会于4月18~19日在济南山东大厦举办。

在CSCO指南大会现场,《肿瘤瞭望消化时讯》特别对话CSCO指导委员会主委、中国药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秦叔逵教授,围绕基层医师如何提高胆道肿瘤诊疗以及临床指南的赋能价值,展开专题研讨。现将核心内容整理如下。

专家简介

秦叔逵 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院长,首席专家,主任医师
国家统计源核心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主编
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临床肿瘤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系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亚洲临床肿瘤学联盟(FACO)前任主席和现任常务理事
国际肿瘤免疫学会(SITC)和亚洲临床肿瘤学会(ACOS)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任理事长和现任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胆癌专家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CSCO基金会前任理事长和现任监事长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血液和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核心专家
国家卫健委肿瘤学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您认为当前中国基层医院在胆道病诊疗中面临的主要执行难点是什么?指南如何帮助基层医生跨越这些障碍?

秦叔逵教授:关于消化道肿瘤的诊疗分工,CSCO会员已经形成明确体系和各自的主攻方向。以胃肠肿瘤领域为例,李进教授、徐瑞华教授、沈琳教授和黄镜教授等专家是主要推动者;而本人则专注于肝胆胰肿瘤方向,与樊嘉院士、沈锋教授、周俭教授、郝纯毅教授等同道共同深耕该领域。此前,我曾经担任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主委和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委,现在是肝胆癌专家委员会的荣誉主委,同时担任胰腺癌专家委员会主委。

胆道肿瘤在我国呈现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与欧美国家将其视为罕见病不同,在我国因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息肉以及HBV感染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使其成为常见肿瘤。胆道肿瘤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为炎症,导致确诊时,多数已经进展至中晚期,可以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病例不足20%。

众所周知,在全身肿瘤中,胰腺癌因为治疗棘手和预后恶劣,被称为"癌中之王",而胆道肿瘤因其治疗颇具挑战性,被冠以"小癌王"之称。胆道肿瘤传统治疗手段主要是采用细胞毒药物化疗为主,主要药物包括吉西他滨、铂类药物(顺铂和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类(卡培他滨和替吉奥胶囊)等。但是不管是单药化疗还是联合化疗,也离不开上面三类药物,就好比程咬金的“三板斧”,疗效差、毒性大。比如经典的GP方案或者GEMOX方案,客观有效率不到20%,生存获益低,且毒副反应显著,所以只靠化疗远远不够。

近年来,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改变了治疗策略和结局。首先,在靶向治疗方面,研究发现约40%的胆道肿瘤患者存在可能予以靶向治疗的基因突变,因此FGFR抑制剂、IDH1抑制剂和HER2抑制剂等靶向治疗药物相继涌现。目前主要用于晚期胆道肿瘤的二线治疗,正在研究治疗前移。其次,免疫治疗有了突破。除了对于MSI-H/dMMR的胆道肿瘤可以采用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免化联合的全球多中心TOPAZ-1研究和KEYNOTE-966研究都取得了预期的优效目标,客观疗效和生存获益均明显提升,而我国的KN-035研究也已结束且取得阳性结果,相关数据正在整理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公布发表。总之,当前晚期胆道肿瘤治疗已经形成了化疗、靶向、免疫"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格局,且两两联合或者三者联合的研究如火如荼,值得期待。因此,基层医院的医生或者是年轻的医生要高度重视有关进展,积极学习和自觉应用《CSCO胆道恶性肿瘤诊疗指南(2025版)》,不断提高对于胆道肿瘤这个“硬骨头”疾病的诊疗水平。

当然,鉴于胆道肿瘤诊疗的复杂性与挑战性,CSCO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将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临床指南,还将通过全国巡讲,强化培训和进行宣传推广。值得关注的是,基层医院作为肿瘤防治的主战场,其诊疗水平直接影响广大患者的预后。相较于肺癌、乳腺癌等"明星瘤种",长期以来胆道肿瘤容易被临床医师所忽视,但是随着CSCO的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总之,当前胆道肿瘤治疗正在步入靶向药物和/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的新时代,同时还在深入探索发病机制、寻求新的靶点、药物和治疗手段,多项关键性临床研究正在积极推进,相信通过医疗界的精诚协作、共同努力,胆道肿瘤患者的诊治水平和生存获益将持续得以提升。在此呼吁基层医务人员关注该领域进展,落实指南,指导临床,推动诊疗规范化建设。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