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四月,群贤毕至。2025年4月25~26日,首届北京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年会暨2025年度胃癌前沿进展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规范·精准·融合·创新"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胃癌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共同研讨胃癌诊疗最新进展,共绘学科发展蓝图。本篇主要聚焦此次大会的分会场。分会场一::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前沿论坛开场致辞会议伊始,由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周爱萍教授进行开场致辞。她表示,近年来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飞速发展为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次论坛将聚焦胃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推动胃癌诊疗的规范化与个体化,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循证依据。

周爱萍教授致辞
学术分享学术分享环节邀请到全国多地优秀专家,围绕"免疫治疗创新策略"、"靶向治疗精准突破"、"联合治疗优化方案"等前沿热点展开深入分享与探讨。该环节由李军教授、徐泉教授、吴晓江教授、王晓辉教授、王晓东教授5位专家分时段主持。

从左至右依次为吴晓江教授、李军教授、徐泉教授、王晓东教授、王晓辉教授
在北京广安门医院李军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科教授作题为“双抗免疫治疗在胃癌诊疗中的价值”的演讲,深入探讨了其在胃癌治疗中的优势与挑战,为未来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季科教授演讲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周爱萍教授主持下,北京友谊医院邓薇教授作题为“ 靶免联合治疗在胃癌围手术期的探索与前景”的演讲,分享了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望了其在围手术期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为胃癌综合治疗模式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邓薇教授演讲
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吴晓江教授主持下,北京协和医院王汉萍教授作题为“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管理及前沿进展”的演讲,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重要指导。

王汉萍教授演讲
在北京宣武医院王晓辉教授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周爱萍教授作题为“CLDN18.2靶点药物开发与联合治疗发展前景”的演讲,重点探讨了其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的潜力,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

周爱萍教授演讲
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王晓东教授主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肿瘤中心严冬教授作题为“ ADC药物在胃癌治疗中的价值与应用前景”的演讲,探讨了ADC药物在胃癌治疗中的突破性进展,并展望了未来联合治疗与个体化应用的潜力。

严冬教授演讲
大会总结会议尾声,由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周爱萍教授作总结发言。她指出,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不断创新正在重塑胃癌诊疗格局,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结合,推动多中心协作,为胃癌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最后,她感谢全体参会专家的热烈讨论,并期待未来在胃癌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周爱萍教授总结发言
分会场二:罕见胃癌与临床基础转化论坛开场致辞会议伊始,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步召德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申占龙教授分别进行开场致辞。步召德教授表示,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罕见胃癌亚型的诊疗突破和基础转化研究已成为推动胃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本次论坛聚焦MSI-H、EBV阳性、胃肝样腺癌等特殊亚型,旨在通过多学科协作破解临床难题,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选择。申占龙教授强调,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深度融合是罕见胃癌诊疗发展的核心动力,期待通过本次论坛碰撞出创新火花,推动我国在胃癌前沿领域的研究国际影响力。

步召德教授

申占龙教授
学术分享学术分享环节邀请到全国多地优秀专家,围绕胃癌分子分型精准治疗、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应用等前沿热点展开深入分享与探讨。该环节由李忠武教授、周静教授、郭婷教授、邓觅教授、唐磊教授5位专家分时段主持。

从左至右依次为郭婷教授、李忠武教授、周静教授、唐磊教授、邓觅教授
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忠武教授主持下,解放军总医院苟苗苗教授作题为“MSI-H/dMMR胃癌诊疗新进展“的演讲,系统阐述了MSI-H/dMMR型胃癌的免疫治疗最新临床证据,为此类患者生存获益提供新思路。

苟苗苗教授演讲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周静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谢通教授作题为”EBV胃癌诊疗新进展“的演讲,揭示了其生物免疫学基础特征,分享了免疫治疗进展与未来探索方向。

谢通教授演讲
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婷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王东方教授作题为”肿瘤精准免疫治疗的单细胞多组学研究“的演讲,为临床转化提供了前沿技术支撑与创新视角。

在北京大学邓觅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邢晓芳教授作题为”基础科学研究在胃癌诊疗中的发展方向“的演讲,强调了基础科学研究对个体化治疗的推动作用。

邢晓芳教授演讲
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磊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安强教授作题为”胃肝样腺癌诊疗新进展“的演讲,结合临床数据探讨病理诊断与综合治疗优化方案,为这一特殊亚型提供了诊疗范式。

王安强教授演讲
大会总结会议尾声,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步召德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论坛通过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的深度对话,为罕见胃癌的精准诊疗指明了方向。未来需进一步整合多组学数据、优化转化研究平台,加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向临床的落地,最终实现"异病同治"到"同病异治"的跨越。

步召德教授总结发言
分会场三:微创外科与功能保留手术论坛开场致辞会议伊始,由大会主席北京协和医院康维明教授进行开场致辞。他表示,在胃癌诊疗迈向"精准化、个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微创技术与功能保留手术已成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核心方向,本次论坛将聚焦技术革新与临床痛点,推动我国胃癌外科治疗体系的优化升级。

康维明教授致辞
学术分享学术分享环节邀请到全国多地优秀专家,围绕胃癌微创外科关键技术、功能保留手术创新术式、智能外科前沿进展等核心议题深入分享与探讨。该环节由安琦教授、闫文貌教授、邢加迪教授、韩加刚教授、吴齐教授5位专家分时段主持。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安琦教授、闫文貌教授、邢加迪教授、韩加刚教授、吴齐教授
在北京医院安琦教授主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路夷平教授作题为”胃癌合并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的演讲,深入探讨了该复杂病症的微创手术策略及临床经验。

路夷平教授演讲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闫文貌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双喜教授作题为“近端胃切除术后抗反流术式的选择与考量”的演讲,系统分析了不同术式的优缺点及个体化治疗方案。

李双喜教授演讲
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邢加迪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左帅教授作题为“机器人手术在胃癌中的应用”的演讲,展示了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技术优势及临床实践成果。

左帅教授演讲
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吴齐教授主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尹杰教授作题为“早期胃癌的外科发展前景”的演讲,展望了早期胃癌微创治疗的最新趋势及功能保留手术的创新突破。

尹杰教授演讲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韩加刚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崔艳成教授作题为“双镜联合在早期胃癌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的演讲,探讨了双镜联合应用的创新价值。

崔艳成教授演讲
大会总结会议尾声,由北京协和医院康维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杨大为教授作总结发言。康维明教授表示,本次论坛通过微创技术、功能保留与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为胃癌外科提供了新范式,未来需进一步开展多学科协作研究,推动技术标准化与临床转化,最终实现患者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的"双提升"。杨大为教授表示,胃癌外科已进入"精准、功能、微创"三位一体的新时代,本次论坛呈现的机器人手术、双镜联合等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特别呼吁,要重视青年医师的培养和技术推广,通过建立专科培训中心和区域协作网络,让先进技术惠及更多基层患者,最终实现胃癌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杨大为教授总结发言

杨大为教授总结发言
小结本次大会分会场活动精彩纷呈,三大专题论坛各具特色。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前沿论坛聚焦胃癌治疗新突破,为个体化治疗指明方向。罕见胃癌与临床基础转化论坛深入剖析MSI-H、EBV阳性等特殊亚型,推动精准诊疗发展。微创外科与功能保留手术论坛展示了机器人手术、双镜联合等前沿技术,实现手术"精准化"与"功能化"的完美结合。各分会场通过多学科深度交流,既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又碰撞出创新火花,为提升我国胃癌诊疗水平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