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 中国之声丨袁家佳教授:SHR-1701联合AG有望为晚期胰腺癌的一线治疗提供新选择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发表时间:2024-10-16 17:46:30

编者按:2024年9月13日~17日,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已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如期举行。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袁家佳教授的一项探索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一线治疗新方案的最新研究成果入选大会壁报交流(摘要号:1526P)。《肿瘤瞭望消化时讯》特将研究内容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图片

ESMO大会现场1526P照片

研究背景

nab-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AG)是晚期胰腺癌的一线标准化疗方案,但其疗效不尽人意。既往研究显示,同时抑制PD-L1和TGF-β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因为这两条关键通路具有独立且互补的免疫抑制功能。SHR-1701是一种靶向PD-L1和TGF-β的新型双功能融合蛋白,能够同时阻断肿瘤微环境(TME)内的PD-1/PD-L1和TGF-β/TGF-βR信号通路。截至目前,SHR-1701在胰腺癌中的临床价值尚不明朗。本项Ⅰb/Ⅱ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SHR-1701联合AG化疗方案在未经治疗的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中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Ⅰb/Ⅱ期临床试验。在Ⅰb期剂量探索部分,最初在6例患者中测试了于每个周期的第1天接受SHR-1701(30 mg/kg)静脉注射,并在第1天和第8天接受吉西他滨(1000 mg/m2)和nab-紫杉醇(125 mg/m2)的静脉注射,每3周为一周期。如果在21天的观察期内,有超过1例患者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则将SHR1701的剂量降低为20 mg/kg,否则,Ⅱ期研究中将继续以每3周给药30 mg/kg的剂量给药。
Ⅰb期研究的主要终点是SHR-1701的Ⅱ期研究推荐剂量(RP2D)。Ⅱ期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由研究者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

研究结果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共入组56例患者(表1)。Ⅰb期研究中前6例患者中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s),SHR-1701的RP2D确定为30 mg/kg。
表1. 患者特征

图片

疗效

中位随访10.3个月(范围:0.2~24.7个月),ORR为32.1%(95%CI:20.3~46.0%;图1)。

图片

图1. 目标病灶的最佳百分比变化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6个月(95%CI:4.3~6.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0.3个月(95%CI:8.8~12.3个月)(图2)。

图片

图片

图2. PFS(上)和OS(下)

安全性

27例(48.2%)患者报告了与治疗相关的≥3级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

生物标志物

PD-L1肿瘤比例评分(TPS)≥1%的患者表现出更高的ORR(66.7% vs. 25.0%),以及更长的中位PFS(6.3 vs. 5.3个月)和中位OS(18.8 vs. 9.9个月)。共有10例患者被纳入极端分析,其中包括5例PFS为10.9~19.6个月的患者(最佳总缓解率均为部分缓解),以及另外5例PFS为0.8~1.3个月的患者。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如ECM-myCAF和IL-iCAF)和pSMAD2/3水平与抗肿瘤活性相关(图3)。

图片

图3. pSMAD2/3水平与肿瘤反应的相关性

研究结论

SHR-1701联合AG在晚期胰腺癌中显示出积极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基线PD-L1表达、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和pSMAD2/3水平与SHR-1701联合AG的抗肿瘤活性相关。

专家简介

图片

袁家佳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理学博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消化肿瘤内科主要从事消化系统肿瘤的综合诊疗和肝胆胰肿瘤的综合治疗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