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9月25~29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斯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主办的“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召开。此次年会以“以患为本,共享未来”为主题,汇聚国内外重要研究进展及领域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在此次会议中担任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诊疗进展专场的主持人一职。值此会议期间,《肿瘤瞭望消化时讯》针对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进展与挑战对蔡三军教授进行专访。现将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作为本届CSCO大会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诊疗进展专场的主持人,您能否为我们概述一下当前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诊疗现状与最新进展?
蔡三军教授: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目前的治疗模式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考虑到我国以进展期结直肠癌居多,复发或转移的概率较大,尤其是低位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概率极大,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的切除率、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围术期治疗必不可少;而近年来外科医生的视野也已不再局限于手术本身。
围手术治疗一般包括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三个方面。新辅助治疗是在手术治疗前实施的一系列治疗手段,如化疗、放化疗及放化免联合治疗等。最初,新辅助治疗的目标是缩小肿瘤体积,使其更易于手术切除,但现在新辅助治疗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最新研究进展表明,通过术前放化免治疗,部分肿瘤甚至能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从而使大手术变为小手术,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豁免手术。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新辅助治疗在大肠癌治疗迈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术后辅助治疗即针对复发高危因素,可消灭体内残余的癌细胞,以降低肿瘤复发或向其他部位播散的可能性,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此前的研究证实,辅助化疗的益处在Ⅲ期(淋巴结阳性)结肠癌患者中最为明确,可将复发风险相对下降约30%,死亡率相对下降22%~32%,其已成为此类患者的标准治疗。2007年的另一项研究证实,辅助治疗即使是对于Ⅱ期 (淋巴结阴性)的结肠癌患者也有重要意义,可将疾病复发风险降低22%,死亡率降低18%,5年生存率增加3%~4%。因此,正确实施辅助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大意义。
再者,转化治疗同样不容忽视。对于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全身治疗是有利的治疗选择。除了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外,有效的全身治疗可以将不可切除的病灶转变为可切除的病灶,这就是转化治疗。多项研究表明,经过转化治疗后能够获得局部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均有明显延长。总之,围手术期治疗体系的“三驾马车”对实现更彻底的肿瘤切除及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诊疗的深入探索中,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与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蔡三军教授:当前直肠癌治疗面临两大挑战:第一,手术切除率和切除满意度不高;第二,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需要进行肛门改道,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为了改善上述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直肠癌术后辅助放疗开始得以应用,初始目标是放疗对局部控制的影响,随后着重于放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包括应用方法及同期放化疗以及放疗的并发症。20世纪80年代起,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治疗方式得以确立,进入21世纪(2005年前后),随着一系列Ⅲ期临床研究结果的报道,术前放化疗取代了术后放化疗,成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2004年德国的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辅助放化疗,新辅助放化疗在降低局部复发率及提高保肛率方面均有非常显著的获益,自此新辅助治疗成为肠癌治疗的标准模式,并持续进化。当前新辅助治疗已从单一的术前放化疗,演变为全程新辅助治疗模式,这些进步显著提升了肿瘤控制率与病理完全缓解(pCR)率。
在新辅助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中,尤为值的一提的是放化免联合治疗策略。在由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主导的TORCH研究中,微卫星稳定型直肠癌患者经新辅助放化免治疗,其CR率高达56%,这一进步尤为显著。对于相对少见的微卫星不稳定直肠癌患者(约占5%至10%),美国纽约一项研究更是实现了100%的cCR,即便在扩大病例数后,这一卓越成果依然得以保持。
展望未来,直肠癌治疗将依据微卫星状态分为两大类别:微卫星不稳定型与稳定型。前者通过单纯免疫治疗即可实现接近100%的cCR,pCR率亦可达60%~70%,为患者带来避免手术或仅需微小手术、保留器官的希望;而后者通过放化免综合治疗,同样能实现超过50%的CR率并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进展不仅提升了治疗效果,更在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您与CSCO的故事,说说您与CSCO的缘起缘续?
蔡三军教授:CSCO是一个专注于肿瘤临床领域,致力于推动该领域的进步的群众组织,我是2002年加入该组织的。多年来,我亲眼目睹了CSCO的飞速成长,从初创时期的百余人规模,到如今已汇聚成一支由数万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强大队伍。CSCO一直在肿瘤教育与科研的沃土上深耕不辍,其卓越贡献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国内肿瘤学科的蓬勃发展,还成功地将中国声音推向了全球肿瘤研究的舞台中央。众多CSCO成员引领的研究项目硕果累累,这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频频亮相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等国际权威期刊,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中国肿瘤学研究的辉煌成就。尤为令人振奋的是,随着中国研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成果开始影响并改写国际肿瘤治疗指南,这标志着中国肿瘤学研究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总之,在推动中国肿瘤临床教育、研究及推广方面,CSCO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其持续壮大的力量,正如同一股不竭的动力,不断推动着中国肿瘤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无数肿瘤患者带去了生命的希望与福音。我深信,CSCO不仅是一个极其优秀的组织,更是一个充满希望、引领未来的先锋力量。
专家简介

蔡三军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CSCO肿瘤营养专委会主委CSCO大肠癌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MDT专委会副主委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大肠癌专委会主委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前任主委复旦大学大肠癌诊治中心主任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大肠癌多学科首席专家2019年第三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2021年度肿瘤科研专家荣耀先锋榜“研”值巅峰奖2022年度肿瘤科研消化系统-卓越创新奖